撒母耳记上注释
撒母耳记上简介
写作背景
在希伯来文圣经中,撒母耳记上下原为一卷书,七十士译本为了实用
方便缘故,首先将它分为上下两册,与列王纪上下共四册合称为「王
国书」。
本书虽以撒母耳命名,但他显然不是全卷书的作者,因他的离世记录
在撒母耳记上结束之前,他不可能记载下卷提及的大卫王以後的事迹
。後人以其名冠之於王国前期历史,大抵因为他是书中三位主角之一
,是拯救以色列脱离士师时代的危难绝望,转入君主政制的平安兴盛
时代的民族英雄;他更是膏立书中其余二位主角(扫罗, 大卫)为王
的先知,可见他在以色列历史中的重要性,本书以他命名,实为合宜
。
撒母耳生於主前十一世纪中叶,介乎士师时代与君王时代之间,是最
後的一位士师,引渡以色列人入君王时期。本书详载他的出生、童年
及当士师的经过。当时以色列人正面临历史上最黑暗时期:宗教上,
祭司制度腐败,信仰生活濒於破产;政治上,人民目无法纪,「各人
任意而行」(参士17:6; 18:1; 19:1; 21:25);外交上又受制於强邻非利
士人,正是充满内忧外患。本书记述撒母耳如何带领以色列人回转归
向耶和华,引进属灵上及政治上复兴的经过。
根据经文的内证显示,本书不可能是一个人的手笔,必定是一部汇编
。撒母耳可能是卷上前二十四章的编者 , 而从代上29:29; 代下9:29看
来,拿单与加得的文献,也在被编纂之列,此外,诗歌体裁如雅煞珥
的书(撒下1:18)也被包括在内。
本书最後编纂成书的日期,根据撒上27:6的记载,应该不会在王国分
裂之前(主前九三一年),因该处隐含了王国分裂的事实。不少学者
更相信:撒上、下与王上、下是在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後才最後成书
(参列王纪上「写作背景」)。
主题特色
1 写作目的:撒上、下与王上、下编纂成书,是针对王国的失败,
向被掳至异域的犹太人解释为什麽他们身为选民竟沦落到如此可
怜的地步,以色列王国的失败可以追溯到所罗门身上,甚至更远
的事件,诸如大卫的犯罪,祭司以利家族的失职等都是构成整个
悲剧的一些因素。
先知记录历史的另一目的,是要作为指控以色列民族背约的证据
。原来先知在神和人所订立的誓约中,除了担任约的中保外,更
是约的监管人。当人毁约背弃神的时候,他们作为神在人间的代
理人就会向人提出控告和警告,甚至宣布刑罚。历史就是先知控
告以色列民的好证据。
2 神学思想:由於本书的目的并非为提供王国时期的历史资料,而
是从神学观点将有关选民的历史事迹加以评论和解释,并引为後
人的监戒,全书所强调的中心思想是:选民能否在应许之地生存
,视乎他们是否忠於神与他们所立的约:整个朝代甚至国家的兴
亡,也完全在乎他们是否遵守神的律法(参申28章)。这个论点
影响了作者处理历史资料的手法:他没有详尽无遗地将所搜集的
资料一一记下,而是经过小心的选择,按著各事件的神学意义和
教训加以整理。由於作者纯粹从神学角度看以色列的历史,在撒
编辑:admin |
1/55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|